二、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学校签协议就业学生的就业区域分布在全国9个省或直辖市,相对集中在安徽省内和长三角的江浙沪地区,占比98.11%,其中在安徽省内就业882人,占比89.82%,与2021年基本持平,为安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我校已划归合肥市管理,但曾经作为企业办学,并且以汽车类专业为主,我校毕业生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控参股企业就业的人数依然占多数,总计为145人,占签协议就业总数的39.08%,是我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有力的支持了安徽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技工大省建设,体现了学校办学特色。
1、毕业生全国就业地区分布
毕业生全国就业地区分布
省或直辖市 | 就业人数 | 各省人数占全体签协议就业人数比例 |
安徽 | 882 | 89.82% |
上海 | 30 | 2.43% |
江苏 | 19 | 1.93% |
浙江 | 18 | 3.05% |
广东 | 7 | 0.71% |
河南 | 7 | 0.71% |
其他省、市 | 19 | 1.93% |
合计 | 371 | 100% |
注:表中比例数字均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因此相关比例之和可能有微小差异。
2、毕业生省外就业地区主要流向
毕业生省外就业地区主要流向统计表
省或直辖市 | 就业人数 | 各省人数占全体签协议就业人数比例 |
上海 | 30 | 2.43% |
江苏 | 19 | 1.93% |
浙江 | 18 | 3.05% |
广东 | 7 | 0.71% |
河南 | 7 | 0.71% |
上海 | 19 | 1.93% |
合计 | 100人 | 10.18% |
注:表中比例数字均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因此相关比例之和可能有微小差异。
签协议就业毕业生在安徽省外的就业人数比例为10.18%,与上一年同期比较基本持平。只要原因,一方面是是受突发疫情影响,考虑疫情防控因素,毕业生省外就业意愿下降;二是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省内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三是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短期内,长三角地区依然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区域,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
2、毕业生省内就业地区流向
毕业生省内就业地区流向统计表
安徽省内就业城市 | 就业人数 | 安徽省内就业比例 |
合肥市 | 515 | 58.39% |
亳州市 | 171 | 19.39% |
淮南市 | 108 | 12.24% |
六安市 | 26 | 2.95% |
安庆市 | 12 | 1.36% |
阜阳市 | 10 | 1.130% |
滁州市 | 8 | 0.91% |
宿州市 | 8 | 0.91% |
蚌埠市 | 5 | 0.90% |
芜湖市 | 5 | 0.57% |
宣城市 | 4 | 0.45% |
马鞍山市 | 4 | 0.45% |
淮北市 | 3 | 0.34% |
铜陵市 | 2 | 0.23% |
黄山市 | 1 | 0.11% |
合计 | 882人 | 100% |
注:表中比例数字均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因此相关比例之和可能有微小差异。
在安徽省内16个地级市中,除了池州市以外其他均有毕业生就业。其中合肥地区就业515人,占比58.39%。其他地区就业比例较高的有亳州市、淮南市、六安市、安庆市,其中亳州市和淮南市比例上升明显,主要原因是两地高职扩招毕业学生较多,且基本为返回原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