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就业工作
(一)三级管理三包机制
我校就业工作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就业工作的相关要求,实行校级领导包院系、系部领导包专业、任课教师包学生的三包机制,形成了各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多部门联动促就业
招生就业处统筹推进各部门就业工作主线,学生处、团委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加大工作力度,定期研究分析、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教务处和各系要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提高培养质量,公共课和就业创业课程都要围绕专业发展、与专业和就业融合,统筹推进实习与就业,根据实际情况对专升本考试学生提供必要且可能的支持;就业创业教研室和任课老师要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科研处在科研助理岗位、开展就业方向科研课题的研究等方式关注就业;毕业班辅导员和专业老师要互相协作、密切对接;系部和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关心、亲自布置、亲自检查、亲自协调解决问题;各系书记和工作人员在一线岗位,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严格执行就业统计工作"四不准”要求,各项数据做到真实准确、及时上报;宣传部作好相关政策、舆论、先进典型、成功校友、以及学校就业相关方案政策文件的宣传,营造全校上下关心就业、齐心协力攻关就业的氛围。
二、切实提高认识,看到就业的重要性
(一)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学生就业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学校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走向。学校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破解当前形势下“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学校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
(二)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做好稳就业工作
“稳就业”就是“国之大者”。坚定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站在促民生的全局做好稳就业工作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做好稳就业工作意义重大。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关乎千家万户。毕业生就业关系到毕业生的个人前途、家庭幸福和国家的发展。要站在维护国家和谐稳定的角度,把就业工作放在整体大局中考量,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做好稳就业工作,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四)站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局做好稳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的成效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展现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关乎学校发展和社会声誉。帮助毕业生就业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要把做好做实就业工作同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竭尽全力做好就业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落实促就业工作的举措
(一)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服务水平
主动对接用人单位,建立校企就业合作,千方百计拓展岗位信息来源。扎实落实《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学校和系领导班子成员亲自联系走访用人单位,建立联系走访工作台账,以实际行动拓宽渠道、促进就业。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优化网上就业服务。精准收集招聘信息,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需求和求职意向,提高人岗匹配精准度和实效性。
(二)用好就业政策,开拓就业岗位
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乡村建设等国家政策,引导毕业生走向基层,服务国家需要,服务人民需求,服务基层群众。进一步做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征兵工作”等基层项目的政策宣传,为有意愿参加基层项目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全程帮助。
(三)转变就业观念,做好就业帮扶
要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纠偏好高骛远,纠正好逸恶劳。要加强毕业生就业诚信和安全教育,引导毕业生诚信求职,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防范招牌欺诈和招聘陷阱。持续关注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残疾等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做好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求职补助的申报和发放工作。建立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重点帮扶,帮助他们尽快就业。
(四)关注和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实施宏志助航计划,进一步完善就业帮扶机制,保证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重点关注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好服务,对尚未就业的学生要积极推送就业信息,对有就业岗位的人员要及时收集就业信息,尽最大努力达到扩招学生就业目标。
(五)抓住毕业前百日冲刺关键期
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我校就业工作“百日冲刺”系列活动方案,在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步入冲刺阶段,提高认识、克服困难、多措并举,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我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既定目标,圆满完成了2022年就业工作任务。
(六)积极应对疫情,开展线上校园招聘会
广泛搜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疫情期间通过线上随时将招聘信息发布给毕业生,两校区招生就业处组织大型校园线上招聘会2场,各系租住专场招聘会39场,沈阳校区学前教育系组织专场招聘宣讲会52场,2022年学校和各系组织的招聘会有115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了1831个岗位。
(七)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活动
响应国家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号召,开展书记、校长、系主任、系书记进百企活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助力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筑牢长期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克服疫情实地走访困难,创新走访形式,实地走访结合电话走访、视频走访、腾讯会议走访,问卷调查走访等多种形式走访企业149家 ,优选实习、见习、就业岗位1831个,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单位和优质的就业岗位,充分推荐毕业生就业,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