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都师范大学2022年就业工作举措

  (四)依托“C 立方 ”市级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我校“C 立方 ”就业工作室作为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依托“个 性咨询(Consult) ×特色实训(Coach) ×专题培育(Cultivate) ”三个立体 维度的工作模式,为学生求职全过程提供链接交互的服务,分层分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精细化需求。

  一是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满足学生就业需求,我校面向 2022 届毕业生举办就业政策实务讲座,开展专题培训 13 场,涉及公务员笔试和 面试、军队文职考试和面试、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教师编制考试等专题,共 3117人参加培训,助力学生自信面对各类岗位。

  二是聚焦师范特色,分层分类指导就业。针对教师岗位面试及试讲需求,聘 请多位特级教师和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教育岗位团体辅导,录制试讲指导微课堂 7 节,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书法等七个学科,700 余人参加辅导,深受师范生欢迎。

  三是开展“一对一 ”精准指导,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 的特殊时期,持续开展“一对一 ”简历诊断(线上和线下)、“一对一 ”就业咨 询、“一对一 ”试讲指导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2022 年服务学生 275 人次,部分同学通过“一对一 ”指导顺利找到工作,对精细化就业指导模式给予肯定。

  四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从细微处服务学生就业。学校积极破解毕业生线 上面试场地难题,启动校院两级网络面试室创建工作,150 人次使用了校级的网 络面试室开展面试,各院系单位也同步建设二级网络面试室供学生使用,服务学 生 70 余人次。为提升毕业生就业形象,组织开展职业形象专题讲座,校级职业 形象工作室为毕业生提供面试时所需的职业装及形象设计,助力毕业生展现良好精神面貌。

  (五)关注重点群体,“一生一策 ”做好兜底帮扶

  面向困难生、民族生等重点人群开展就业帮扶行动,建立困难生电子帮扶工 作日志 491 人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电子台账 77 份,准确掌握每一名未就业 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和个性化需求,学校联合各院系及时提供精准指导服务,就 业信息精准推送,就业咨询精准对接,就业补贴精准发放,努力不让一个毕业生掉队。

  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精准施策,组织开展两期“就业无忧 ”训练营活动,历时 四天从摆正就业心态、发掘自身潜力、定位职业方向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帮助学 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共有来自 11 个院系的 96 名毕业生参加辅导。针对西藏和新 疆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开展系列专题就业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新疆、西藏专招以及选调生招录等政策性就业工作,服务就业困难群体落实就业。

  (六)打造“创业实验室+ ”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我校坚持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统一,着力提升学生 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制定实施《关于首都师范大学 2022 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奖励的通知》,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是注重教育引导,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齐头并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我校继续开设《创业基础(KAB)》校级选修课,今年结合课程升级迭代,与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大学生创业基础》教材。针对培养 师范生“双创 ”技能,新出版“高等师范院校双创教师教育 ”系列教材《游戏策划与设计》。

  二是建设创业实训基地,扶持品牌实训项目。本年度成功启动第十五、十六 创业训练营,在以“ERP 企业模拟经营沙盘 ”为主题的培训中,通过线上模拟沙 盘,使学生了解企业创建和经营的全过程;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 业完备教育系统 ”课程,指导学生完成多项高价值训练项目,为学生配置实现其 创业、职业目标的最优学习路径与资源;成功为大一新生举办“创客英雄汇 ”实践周活动,培养新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本年度训练营累计学习人数达 2000 余人。

  三是助力我校学生的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本年度“精 创杯 ”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盛况空前,覆盖了我校所有院系,累计近 500 余名学生 参与深度辅导,最终 40 支团队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京彩大创 ”、“互联 网+ ”、“挑战杯 ”等全国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大赛成绩斐然,其中 1 支团队突 围成功,获得“互联网+ ”大赛全国银奖,是我校近年来创新创业类大赛成果的 一个重大突破。持续鼓励学生将大赛成果转化为孵化项目,今年成功孵化 1 支学 生创业团队注册企业,7 支学生创业团队获得创业资助,积极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近年来,就业工作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稳就业 ”“保就业 ”任务严峻。 我们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强 化就业优先政策 ”部署,建立健全“全员参与 ”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拓 宽就业市场,挖掘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助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一个不落下 ” 做好就业帮扶援助,以高质量就业工作助力学校“双一流 ”建设和“攀登计划 ”实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勤学驿站(城市与大学)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hb/beijing/1532.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