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
截至2022年8月31日,我校2022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8.21%,其中本科、专 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0.17%、37.41%。
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男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1.25%,女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31%;专科毕业生中,男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38.02%,女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33.33%, 总体来看男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88.89%)略高于女生(86.35%)。
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较高的院系是土木工程学院(93.56%)、电气工 程学院(92.90%)、能源工程系(92.22%),专科毕业生中,机械工程学院、能源工程系、土 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均已落实毕业去向。
表1-4 各院系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
学历 | 院系名称 | 比例(%) |
本校本科平均 | 90.17 | |
土木工程学院 | 93.56 | |
电气工程学院 | 92.90 | |
能源工程系 | 92.22 | |
信息工程学院 | 90.39 | |
本科 | 信息管理系 | 90.14 |
机械工程学院 | 88.40 | |
经济管理学院 | 88.35 | |
建筑与艺术学院 | 87.56 | |
数理系 | 87.10 | |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 87.08 | |
外语系 | 86.26 | |
本校专科平均 | 37.41 | | |
3+2转段 | 35.07 | |
专科 | 机械工程学院 | 100.00 |
能源工程系 | 100.00 | |
土木工程学院 | 100.00 | |
专业层面,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0个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0%以上,其 中,测控技术与仪器、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到100.00%,我校专科毕业 生中,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到100.00%。
表1-5 各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
学历 | 专业名称 | 比例(%) |
本科本校平均 | 90.17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100.00 |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100.00 | |
安全工程 | 98.44 |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97.14 |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96.67 | |
车辆工程 | 96.67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96.51 | |
网络工程 | 96.08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95.92 | |
城乡规划 | 94.74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94.48 | |
信息资源管理 | 94.29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93.10 | |
工程管理 | 92.74 | |
土木工程 | 91.91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91.67 | |
机械电子工程 | 91.43 | |
本科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90.32 |
工程造价 | 90.28 | |
电子信息工程 | 90.23 | |
风景园林 | 89.74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9.57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89.52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88.60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88.07 | |
消防工程 | 87.50 | |
物联网工程 | 87.10 | |
英语 | 86.36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86.11 | |
财务管理 | 85.71 | |
德语 | 85.71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85.54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84.39 | |
环境工程 | 84.35 | |
环境设计 | 84.21 |
学历 | 专业名称 | 比例(%) |
建筑学 | 81.82 | |
应用统计学 | 77.14 |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71.88 | |
工业设计 | 70.59 | |
专科本校平均 | 37.41 | |
建筑工程技术 | 36.46 | |
专科 | 工程造价 | 35.00 |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 100.00 | |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 100.00 |
毕业去向分布
1.毕业去向分布
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28.36%)、“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27.14%)等形式就业,同时,本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的比例为12.22%,毕业生的升学意愿较强。
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男生毕业后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35.44%);女 生毕业后以“其他录用形式就业”为主(44.91%);此外,女生国内升学的比例为13.39%,略 高于男生(11.78%)。
2.各院系及专业的毕业去向
我校2022届能源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分别为41.48%、39.25%、38.11%、37.34%)较高;外语系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的比例(69.23%)最高;市政与环境工程系、能源工程系毕业生毕业后国内升学的比例(21.77%、21.48%)较高。
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理论与应用力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分别为62.16%、61.43%)较高,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比例(分别为42.86%、40.00%)较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专业国内升学的比例(分别为 34.68%、28.21%)较高。
(三)未就业情况分析
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有354人暂未落实去向,未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是“不就业拟 升学” (41.24%),其次还有部分毕业生处于求职中(33.62%)、拟参加公招考试 (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