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地区流向
从具体省市来看,2022届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天津市(30.61%),为本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其次是北京(9.08%)、广东(5.52%)。
表1 -12 毕业生就业省份分布
单位:人数(人),比例(%)
就业省份 | 本科 | 硕士 | 总体 |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
天津 | 904 | 30.83 | 6 | 14.63 | 910 | 30.61 |
北京 | 264 | 9.00 | 6 | 14.63 | 270 | 9.08 |
广东 | 164 | 5.59 | 0 | 0.00 | 164 | 5.52 |
贵州 | 141 | 4.81 | 0 | 0.00 | 141 | 4.74 |
江苏 | 125 | 4.26 | 1 | 2.44 | 126 | 4.24 |
山西 | 121 | 4.13 | 2 | 4.88 | 123 | 4.14 |
河南 | 119 | 4.06 | 2 | 4.88 | 121 | 4.07 |
河北 | 106 | 3.62 | 8 | 19.51 | 114 | 3.83 |
四川 | 100 | 3.41 | 0 | 0.00 | 100 | 3.36 |
上海 | 95 | 3.24 | 0 | 0.00 | 95 | 3.2 |
湖北 | 87 | 2.97 | 0 | 0.00 | 87 | 2.93 |
山东 | 80 | 2.73 | 5 | 12.20 | 85 | 2.86 |
陕西 | 80 | 2.73 | 1 | 2.44 | 81 | 2.72 |
浙江 | 71 | 2.42 | 3 | 7.32 | 74 | 2.49 |
广西 | 68 | 2.32 | 0 | 0.00 | 68 | 2.29 |
甘肃 | 68 | 2.32 | 0 | 0.00 | 68 | 2.29 |
安徽 | 67 | 2.29 | 1 | 2.44 | 68 | 2.29 |
新疆 | 55 | 1.88 | 0 | 0.00 | 55 | 1.85 |
云南 | 47 | 1.60 | 0 | 0.00 | 47 | 1.58 |
重庆 | 37 | 1.26 | 1 | 2.44 | 38 | 1.28 |
湖南 | 32 | 1.09 | 0 | 0.00 | 32 | 1.08 |
福建 | 19 | 0.65 | 1 | 2.44 | 20 | 0.67 |
海南 | 12 | 0.41 | 1 | 2.44 | 13 | 0.44 |
辽宁 | 12 | 0.41 | 0 | 0.00 | 12 | 0.4 |
江西 | 10 | 0.34 | 1 | 2.44 | 11 | 0.37 |
内蒙古 | 10 | 0.34 | 0 | 0.00 | 10 | 0.34 |
黑龙江 | 10 | 0.34 | 0 | 0.00 | 10 | 0.34 |
宁夏 | 9 | 0.31 | 0 | 0.00 | 9 | 0.3 |
西藏 | 9 | 0.31 | 0 | 0.00 | 9 | 0.3 |
青海 | 6 | 0.20 | 0 | 0.00 | 6 | 0.2 |
吉林 | 4 | 0.14 | 1 | 2.44 | 5 | 0.17 |
香港 | 0.00 | 0.00 | 1 | 2.44 | 1 | 0.03 |
就业地区方面,本校积极响应国家重点战略,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 带、一带一路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为43.45%、27.69%、26.47%;硕士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一 带一路地区、长江经济带就业的比例分别为48.78%、19.51%、17.07%。另外,本科、硕士毕业 生就业于新一线城市的比例分别为43.03%、47.31%。
表1-13 在重点区域就业的比例
单位:%
区域名称 | 本科 | 硕士 | 总体 |
新一线城市 | 43.03 | 47.31 | 43.87 |
京津冀地区 | 43.45 | 48.78 | 43.52 |
长江经济带 | 27.69 | 17.07 | 27.54 |
一带一路地区 | 26.47 | 19.51 | 26.37 |
西部地区 | 21.49 | 4.88 | 21.26 |
长三角地区 | 12.21 | 12.2 | 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