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分布情况
从就业地区上看 ,我院学生本省就业率66% ,长三角等地就业率约为 30%;从专业上看 ,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 、服务类 、 电子商务类等专业就业 率较高 。我院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区域为安徽省内 ,其中以合肥为主 。这也符 合我院立足皖北 ,辐射全省的人才培养方案 。省外就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 区 ,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专业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计算机应用技术 。长三角一直是我院毕业生省外就业的首选地区 ,也是吸 纳量最大的地区 。分析原因 :一 、毕业生综合素质高 ,能力强;二 、江浙沪地区经济发达 ,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 需求量大;三、就业环境好,毕业生愿意去。 “长三角”无疑是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的重点地区 。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鼓励 ,近几年我院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积极鼓 励学生逐步向中西部偏远城市及农村地区倾斜,稍有成效,今后我院将继续加 强此项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动员与保障工作 。
四 、学生就业单位性质
单位性质 单位 :人 | |||||
农村建制村 |
事业单位 |
国有企业 |
私营企业 |
三资企业 |
中初教育 单位 |
137 | 178 | 18 | 1138 | 4 | 11 |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就业单位性质为民营(私营)企业。专业 的设置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学生就业单位的选择,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 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就业单位呈现多元化发展,这也是符合我院人 才培养方案的。 同时我院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有了显著成效
,毕业生不应把眼光仅仅盯在党政机关、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一些好 单位 ,而应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
就业工作满意度分析
序号 | 调 查 内 容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
1 | 毕业生专业知识能力 | 80 . 13% | 19 .87% | 0 .00% | |
2 | 政治思想上要求进步 | 91 .45% | 8 .01% | 0 .54% | |
3 | 服从组织分配 ,安心本职工作 | 96 .98% | 12 .58% | 0 .44% | |
4 | 工作踏实认真 ,有吃苦耐劳精神 | 89 . 31% | 9 .98% | 0 . 71% | |
5 | 遵守组织纪律 ,廉洁奉公 | 87 .65% | 11 .95% | 0 .40% | |
6 | 社会交往协调能力 | 79 . 33% | 18 .96% | 1 . 71% | |
7 | 胜任本职工作 | 81 .47% | 17 .20% | 1 . 33% | |
8 | 工作积极主动 | 89 .25% | 10 . 75% | 0 .00% | |
9 | 实际操作能力 | 74 .54% | 21 .50% | 3 .96% | |
10 | 文字撰写能力 | 63 .24% | 25 . 18% | 11 .58% | |
11 | 语言表达能力 | 78 . 16% | 20 . 13% | 1 . 71% | |
12 | 坚持学习 | 69 .98% | 26 .90% | 3 . 12% | |
13 | 总体表现 | 86 .99% | 12 .96% | 0 .05% | |
14 | 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 很满意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85 .23% | 12 .21% | 2 .54% | 0 .02% |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更高更新的要求, 改进学 院教学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及招生就业工作,使我院的各专业的人才培 养方案和质量标准,更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我院开展了毕业生追踪调 查活动 , 以2022届部分毕业生和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为主要调查 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实地走访等形式展开调查,共回访1200名毕 业生 。
按照 “适应需求、培育特色、提升内涵”的理念,科学编制专业建 设规划 ,努力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体系 。 我院六个教学系部积 极开展专业优化 、 ,努力打造新特色专业 ,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选 择 。
同时 ,我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制度,加强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得到提高,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的适应并掌握工作要求,得到用人 单位的认可 。 因此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也是逐年递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