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毕业去向
根据教育部统计分类,2022届各学历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见表1-3。
表1-3 2022届各学历毕业生毕业去向
毕业去向 | 本科生 | 硕士生 | 博士生 | 合计 |
派遣 | 1166 | 2800 | 710 | 4676 |
合同就业 | 121 | 64 | 40 | 225 |
国家地方项目 | 2 | 1 | - | 3 |
灵活就业 | 287 | 29 | 9 | 325 |
定向委培 | - | 214 | 84 | 298 |
升学 | 1876 | 166 | - | 2042 |
出国(境) | 555 | 79 | 10 | 644 |
回省二分待就业 | 16 | 2 | - | 18 |
待分 | 348 | 43 | 31 | 422 |
合计 | 4371 | 3398 | 884 | 8653 |
(二)毕业生就业分布
2022届毕业去向为派遣、合同就业、国家地方项目、灵活就业和定向委培 的全日制毕业生共计5527人,本部分将对该群体的就业分布进行分析。
1.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根据《上海高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2022)》对用人单位的行 业分类,2022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包括教育586人(10.60%)、卫生 575人(10.4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08人(9.19%)以及专业技术服务 业 488 人(8.83%)。
其中,本科生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84%)、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8.63%)、教育行业(8.57%)的就业人数位列前三,硕士生在软件和信息技 术服务业(11.00%)、专业技术服务业(9.75%)、卫生行业(8.04%)的就业 人数位列前三,博士生在教育(37.25%)、卫生(23.37%)、专业技术服务业 (7.71%)就业的人数位列前三,具体情况见图1-3。
①2022届非全日制毕业生均为定向就业,毕业去向分析部分仅分析全日制毕业生的就业数据。
2.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企业性质(国有企业、其他企业和三资企业) 为主,占比达66.78%。其中,本科生和硕士生在其他企业就业的人数最多,博 士生在高等教育单位就业的人数最多。
表1-4 2022届各学历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单位性质 | 本科生 | 硕士生 | 博士生 | 合计 |
其他企业 | 660 | 971 | 94 | 1725 |
国有企业 | 347 | 793 | 116 | 1256 |
三资企业 | 186 | 487 | 37 | 710 |
医疗卫生单位 | 122 | 245 | 181 | 548 |
高等教育单位 | 118 | 71 | 309 | 498 |
党政机关 | 36 | 308 | 23 | 367 |
其他 | 63 | 39 | 22 | 124 |
其他事业单位 | 21 | 73 | 16 | 110 |
科研设计单位 | 9 | 68 | 27 | 104 |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 | 7 | 48 | 5 | 60 |
部队 | 7 | 5 | 13 | 25 |
合计 | 1576 | 3108 | 843 | 5527 |
3.服务国家战略
同济大学秉承“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办学传统,始终与中华民族命 运休戚与共、与祖国科教事业心手相牵、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把毕业生赴 基层、重点领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学生就业引导工程,鼓励引导毕业 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1) 基层就业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案数据库中,将县及县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 团体组织;艰苦行业事业单位;中小企业;艰苦行业企业;部队;国家基层项目; 地方基层项目;城镇社区;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其他灵活就业列为基层就业的 范畴。具体来看,属于基层就业的用人单位可分为:1)县及县以下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社团组织,2)艰苦行业事业单位,3)中小型企业,4)艰苦 行业企业,5)部队用人单位,6)“三支一扶”计划项目单位,7)自主创业、 自由职业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企业。
2022届前往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共计1600人。其中,261人被中央机关、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录用为选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