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学校整体就业率分析
2022 年受疫情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学校整体毕业生去向落 实率较往年有较大下降,各学院、各专业之间就业不平衡现象依然存 在。截止 2022 年 11 月,学校 2022 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 70.08%, 从整体看落实率偏低。6 个学院中去向落实率超过90%的专业有 3 个(见上表 1-4) ,各学院、学科、专业之间差距较大。总体来说,应 用类工科专业岗位较为旺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比较高,而基础理论 类理科、文科专业需求较少,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
(二) 就业岗位需求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根据连续几 年的跟踪调查显示,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学校联系提供的就业岗位 数量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参加我校线上线下招聘的 用人单位 1000 余家, 岗位需求 18900 余个,但从岗位的性质来看基 层岗位多,从单位属性来说民营的小微企业多,从具体的职位来说低 层次的营销类岗位多,这与学生的期望有较大差异。
据调查统计,目前毕业生最理想的工作单位前三位仍然是国家机 关和事业单位、学校和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因此,有大量的需求信 息与学生择业需求期望不匹配。从我校 2022 届毕业生最后落实的就 业单位性质来看,除升学以外,毕业生就业占比第一位的是其他企业 ( 占 55.62%) ,第二位是医疗卫生单位 ( 占 23.54%) 第三位是国有 企业( 4.03%)。 (见上表 2-1)
(三) 就业地流向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生源、观念等方面原因,学校毕业生在陕西省就 业的比例较高。学校通过采取就业指导、生源调整、市场建设等措施, 情况有所改善,从 2022 年毕业生就业的区域流向比较来看 (见上表 2-3) ,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就业比重较大,说明本科毕业生的职业规 划和职业选择比较理性。总体而言,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比较合 理,但不平衡现象还存在,在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市的就业比例相对较 高。
( 四) 考研出国情况分析
学校毕业生考研、出国比例不断提升,并存在学科专业不平衡现 象。2018-2022 年学校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累计 288 人,6 个学院不同专业之间,考研率不平衡现象比较严重。从考研报考专业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学生考取的是本专业,跨专业考研学生数量很少,但通过连 续五年的情况跟踪显示,跨专业考研呈现逐渐增多趋势。
(五) 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情况分析
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还在升温,竞争激烈。对历届毕业 生开展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公务员、事业单位为毕业生最理想的职 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持续上升,2018-2022 年累计有328 人被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录取。但全国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人 数非常多,录取人数有限,竞争非常激烈,近五年来学校毕业生到机 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比例都没有超过5%。
(六) 用人单位满意度分析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比较高。学校重视并 坚持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2022 年随机抽取 117 家用人单位做 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158 份,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的毕业生满 意率比较高,各项指标的满意率均超过85%,对毕业生的总体印象、 专业水平、工作态度等的非常满意度有所提高,说明人才培养质量在 上述方面有所提升;但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 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计算机水平还需进一步加强。
(七) 未就业情况分析
未就业毕业生中,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情况并存,但有业不就现 象更加突出。从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数据来看,截止到 2022 年 11 月 1 日,学校 2022 届毕业生中未就业人数共计 635 人,其中无就业意愿的毕业生 232 人, 占 36.54%;有就业意愿但未找到工作的 403 人, 占 63.46%。毕业生个人无就业意愿、有业不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点:一是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复习考研,不就业;二是部分毕业生非 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不去,毕业后坚持等待机会,暂不就业,从学科 专业上来看多集中在理学和文科类毕业生;三是部分毕业生表示要继 续申请国外学校深造,不急于就业;四是有小部分毕业生有创业意愿, 正在积累创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