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仍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与 2021 年同期相比,招聘需求人数有 所减少,加上今年专业设置等情况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差异化明 显,使得就业形势紧张。今年随着一系列 “稳就业”的政策,有效的缓 解了应届毕业生的压力, 例如今年学校报考专升本的人数明显增加,录 取率也有所上涨。另外,就业后期许多单位陆续响应国家号召,虽然主 动打开就业窗口, 但对于部分缺乏竞争力的毕业生来说仍然赶不上好政 策,导致自己不能尽快就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6.1 就业定位不准
部分学生未就业的主要问题来源于自身, 首先未提前进行职业生涯 规划,没有明确的求职动机和目标,缺乏求职技巧,畏惧社会交际,求 职信心不足, 职业技能不强, 在制作简历和面试的过程中, 不能准确地 介绍推荐自己,使得在就业市场中较为被动,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另 外一部分学生认为自身条件优异, 对工作地点、薪资收入及福利待遇要 求过于理想化, 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此类学生“等、靠、 要”思想非常严重,学校把用人单位请进来,学生却还是等待观望。另 外, 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 根本不愿意到中等城市及欠发达地区工 作,是典型的“不缺岗位缺定位”的表现。
1.6.2 职业理念陈旧
一些陈旧的职业理念也成为部分毕业生成功就业的“绊脚石”。根 据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 有的毕业生很满意学校推荐的工 作, 但却被家长一句话否定, 导致迟迟不能签约。家长的一些职业想法与现实脱节,捧“铁饭碗”、坐机关、 求稳定收入的观念严重影响着毕 业生理性就业。
1.6.3 过求专业对口
在就业指导和求职咨询中, 我们发现许多待就业毕业生经常问专业 对口问题。 很多学生过于在意专业对口, 当岗位与所学专业稍有出入时, 就难以适应。其实,他们的能力和素质能够适应岗位,但因准备不足, 往往在求职时表现不佳,错过机会。 职业定位模糊、缺乏职业规划是待 就业学生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