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流向
我校 2022 届本科毕业生积极服务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具体来说, 近五成在民营企业/个体就业(45.18%), 就业于 300 人以下中小型用人单位的比例为 62.86%。
我校 2022 届分别有 21.00% 、31.38%的本科毕业生在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企业就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较好。
2. 各学院及专业的用人单位流向
我校 2022 届计算机科学学院(66.46%)、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63.78%)、艺术学院 (61.33%)、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61.02%)本科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的比例较高,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矿业与机械工程学院、土木与规划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业的比 例较高(分别为 57.29% 、53.76% 、52.10%),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于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比例(48.76%)较高。
专业层面上,冶金工程、舞蹈表演、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 体的比例(分别为 78.57% 、70.73% 、70.59%)较高,土木工程、安全工程、 采矿工程、能源与 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业的比例(分别为 92.98% 、82.93% 、81.08% 、75.00%)较高。
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于 300 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 用人单位的比例较高,分别为 94.91% 、91.61% 。矿业与机械工程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分别有 53.85% 、46.28%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 1000 人以上规模的大型用人单位。
我校 2022 届本科毕业生学前教育(95.35%)、秘书学专业(95.00%)受雇用人单位的规 模为 300 人及以下的比例较高,土木工程专业有 70.91%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 1000 人以上规模的大型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