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学校推荐依然是学生就业的主渠道。2022 学年内,学校共组织 召开 30 余场校园线上及线下招聘会。邀请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 公司、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沈阳地铁集团公司等轨道交通业企 业,中航工业沈飞集团、中航工业兴华电器公司等装备制造业企业 12 家,中小微企业几百家,为毕业生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学校 领导、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各分院利用网络视频、电话沟通、实地 考察等形式走出校园,深入企业调研,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大力推 进订单式、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我校对 2022 届 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96.61%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关于就业 推荐、就业指导及服务情况令人满意。
建立快捷便利、无接触的“云直播”就业新通道。由于新冠肺炎 疫情再次来袭,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自 3 月中旬就地封校, 各类校园实地招聘活动也一律暂停。以“千方百计拓岗位 精准对接 稳就业”为工作目标,学校党委领导开拓思维,亲力亲为,积极实施 空中访企拓岗,云端会客洽谈,畅通校企沟通渠道,实现供需精准对 接,促成辊压成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云招聘,成功举办毕业生网络专 场招聘会。在此次网络双选会上,企业通过沈阳金谷人才市场搭建的 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岗位、视频面试、网上洽谈、直播带岗等一站式 招聘活动。打破了线下招聘会的地域局限,建立起更加快捷、完善多 样的就业新通道,让企业和求职者享受到更加专业的精准对接服务, 实现疫情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进一步满足了 毕业生和企业供给双方的双向需求。毕业生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直播实 现网上简历投递、视频面试、政策咨询等,助力找到心仪的工作。通 过此次辊压成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的云端招聘双选会,进一步提升了 校园就业服务质量,并把集中实习工作向前延伸,开展了实习岗位招 聘,满足在校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就业需求,同时还方便了用人单位开 展精准招聘,实现了校企就业招聘工作的“双赢”。
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持续推进“本土化双元制”的现代学 徒制。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动员各专业积 极开展“校地对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开展订单、定制培 养,共建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主动探索混合式产教融合模式,积极 推动具有学校特色的“本土化双元制”的现代学徒制改革,培养适合 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再到产教一体化 的全方位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主要内容为 校企合作,共同研讨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保障学生的“双 重身份”,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 位的零距离对接,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学校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 有限公司、沈阳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中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 司、沈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沈飞集团、中航工业 兴华电器公司等签订了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3.1.6 对重点群体毕业生进行精准帮扶,跟踪服务
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学校非常重视贫困家庭毕 业生就业工作,制定《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孤儿、家庭困难毕业生 就业帮扶方案》,为困难家庭毕业生建立就业援助台账和提供精准帮 扶。学校要求各分院对未就业学生做好分类摸排,开展就业困难群体 帮扶,为未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提供量身定制的就业指导服务,对低 收入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重点群体开展重点帮扶,切实做到“一 对一指导”,将温暖和帮助送到毕业生的心坎上。
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不稳定毕业生台账。学生毕业后,各分院还要保持与毕业生及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毕业生工作情况,对工 作不稳定和离职的学生建立台账,延长服务时限。安排专业教师、班 导师进行一对一包保,重新推荐就业岗位,有需要的可以吸纳到学校 实训基地接受培训。在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意愿和岗位需求的基础 上,联系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沈阳地铁运营分公司、中航兴华电器 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布招聘信息,进一步解决未就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3.1.7 定期开展就业信息核查监督,加强企业回访和毕业生跟踪反馈
规范就业信息统计上报及核查制度。2018 年,学校出台《毕业 生就业信息报送及统计的管理办法》和《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 建立就业数据统计和发布责任制,规范网络上报和材料审核程序,确 保毕业生就业信息真实准确。同时制定《2022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 项督查实施方案》,建立就业信息双向核查、多次核查的工作机制, 确保就业数据动态中真实准确。2022 年 5 月,学校成立 2022 届毕业 生就业工作专项督查领导小组,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毕业生就业指 导中心、审计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处负责人为成员,分组开展督查。 各系根据自查、抽查、督查情况,提交问题清单和整改情况报告,确 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与企业满意度调查机制。学校建立毕业生就 业指导中心、教学系部共同参与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与企业满意度调查 机制。各分院要积极走访毕业生就业企业,了解企业满意度与用人需 求,毕业生参与跟踪反馈调查人数要超过毕业生总人数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