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学校结合一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总要求,克服疫情常态化的影响,层层压实责任,细化任务分工,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就业工 作。
( 一 )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体制
1、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学校深入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 “稳就 业” “保就业”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科学 研判,精准落实。2022 年初,校党委书记就在党委常委会上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就学校就业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校长主持召开学校 2022 年度就业工作推 动会议,就就业工作提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
2、优化就业工作队伍。学校全力打造校院两级协同发力的校内就业 工作队伍和研究生 “导师第一责任人”、临床培养单位 “招、就”挂钩的 校外就业工作队伍,调动全校师生力量和社会各类资源,通过培训、互比、 互学,着力培育专业化、专家化人才队伍。举办面向辅导员的就业形势分 析、就业政策业务解读,针对性提高队伍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就业指导的 科学化能力。
( 二 ) 创新工作模式,穷尽办法力保就业稳定
1、创新“7 个每周”工作方法。每周各院系党政联席会都要专项研究 推动就业工作情况;每周向主管校领导反馈就业工作进度;每周一向学校 上报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每周召开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听取进 度,制定措施;每周校长办公会均听取就业工作进展情况 ,并提出要求; 每周党委常委会听取就业去向落实率和存在问题,作出指示;每周给各单 位下发:本科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研究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和全市高校就业 排名情况,落实好就业工作。
2、建立“三层”包联机制。建立校领导包联院系,院系领导包联班
级,老师包联学生的逐层包联机制。校领导包联院系,建立工作群,下沉 到包联学院指导工作;院系领导包联班级,加强与各班班长、团支书等主 要学生干部的交流,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台账,严格“一人一组、一人一策、 面对面指导、精准管控”;老师包联学生,本科生包联老师为班导师,研 究生包联老师为导师,建立就业督导、通报制度,持续指导培养单位完善“一生一策”,定期对就业进度慢的培养单位、导师进行通报、督导。
3、建立“立体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达 到全覆盖;逐渐形成课堂教学为主体,比赛竞技、讲座指导、实地参观为 辅的教育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面向高年级同学开展 “就业 力”工作坊,帮助学生对内自我提升,对外环境探索。 重点开展 TTS 就 业指导、就业观系列讲座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求职需求。
4、建立“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校结合医学生就业需求, 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就业指导紧密围绕 “生涯规划、求职技能、职 场体验”三大模块,不间断地开展实践活动。学校着力建设 “就业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就业管理系统”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平台,每个毕业生均可以 通过手机自主选择意向就业地区、岗位、职位等信息,建立学生求职意愿 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自动进行匹配,真正实现精准化指导全覆盖。
5、建立“个性化”困难生就业帮扶机制。学校就业中心与资助中心 紧密配合,提出资助育人“水流到头”的工作目标,对 6 类特殊困难群体, 实行一人一档。建立 “院系+辅导员+班导师”三级负责机制,制定 “一人 一策”精准就业制度。各院系就业负责人落实主动联系一次,提供辅导一 次,向用人单位推荐一次的 “三个一”,实现困难生的充分就业。为 199 名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了求职补贴。
6、创新“一枚公章管到底”就业工作模式。成立就业工作冲刺专班, 党委学工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人事部门齐心协力,创新 “一枚公章管 到底”模式。对每名未就业同学实行 “全过程专员式”帮扶,从联系用人 单位盖章——学生确认——系统上传——数据更新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 减少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 8 月 22 日到 8 月 31 日,连续冲刺 10 天,完成 447 人的就业落实工作,就业指标冲至
80.58%。
7、增设各类促就业岗位。学校按照科技部、教育部、市就业工作领 导小组等要求,拨专项资金,结合各二级单位实际情况,积极开发科研助 理岗位;我校申请成为天津市就业见习基地,设置辅导员助理、行政助理、 财务助理等见习岗位 150 个。为深入实施 “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按市人 社局相关要求,积极组织非毕业班学生参加实训岗位训练活动,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
8、开拓企业见实习基地。书记、校长率队前往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 公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红日药业、和平人力产业园等公司 企业进行调研走访,设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完成教育部和市教委 “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要求共走访 104 家;完成“访企拓岗促就业——2022 天津高校校长系列访谈”之天津医科 大学专场《公仆走进直播间》活动。为学生开发更多就业实习岗位,推动 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
三、毕业生质量跟踪情况
近几年来学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短期、中期跟 踪调研。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质量,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依据 2021 年对 2020 届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校毕业生整体素质 逐年提高,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整体现状满意度 高。
( 一 ) 整体现状满意度高,工作适应性强。
本校 2017 届-2020 届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 (分别为 75%、76%、75%、 80%) 整体呈上升趋势,体现了本校毕业生对目前现状的满意度高,且均 优于全国 “双一流”院校平均水平。本校 2020 届医学类、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分别为 79%、84%,均较 2019 届的 75%、79%有所提升。
本校 2020 届毕业生对 “职业环境适应性” 、 “职业人际适应性”方面的 工作适应性 (均为 97%) 相对较高。 (相关数据摘自《麦可思天津医科大 学 2020 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 )
( 二 ) 专业对口率高,就业稳定性好。
本校 2017 届-2020 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 85%、85%、 88%、92%,整体呈上升趋势,均优于全国 “双一流”院校平均水平。此外 本校 2020 届医学类、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 93%、89%,均较上届有不同程度提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 有利于学生的中长期职业发展。(相关数据摘自《麦可思天津医科大学 2020 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 )
( 三 ) 就业工作开展充分,服务满意度高。
就业指导服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期待,提升求职技能,促 进顺利就业。在就业指导评价中,本校近四届就业服务工作满意度 (分别 为 79%、78%、89%、88%) 呈上升趋势,本届基本持平于全国“双一流”院 校 2020 届 ( 89%) ,本校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成效较好。 (相关数据摘自《麦 可思天津医科大学 2020 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