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4 . 1 落实四个保障 ,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组织保障 。学院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一把手任组长 ,分管副 院长任副组长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配备专职正 、副主任 ,专职工作人员;各 系(院)相应建立本部门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 由系书记任组长 ,辅导员 、 班主任为成员 ,同时配备信息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心理咨询中心 ,配备专职 咨询师 ,定期讲座辅导和日常心理咨询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 作的影响 ,学院二月份便成立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 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就业服务工作总体方案 。

  二是制度保障 ,先后制订了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招聘活动管理办法》、《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考核指标》、《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章制度 ,为就业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三是机制保障 。就业机构制度健全 ,分工明确 ,运行规范 , 既分工又合作 , 各环节有机链接 ,工作顺利进行 。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市场和就业信息搜集与反馈;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负责全院学生的心理咨询教育 ,学院每年对就业工作专(兼)职人员进行两次以上培训 。从大二下学期开始 ,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调度会 ,掌握市场动态 ,分析就业形势 ,帮助系(院)单位解决就 业中的重大问题;大三开始 ,各系(院)就业工作领导领导小组每月一次碰头会 , 了解就业信息 ,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做好工作预案 。本阶段 ,一把手经常深入基 层 ,及时帮助系(院)排扰解难 ,解决就业中的实际问题 。

  四是经费保障 。为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学院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 ,按照国家 、省有关政策精神划拨经费 ,确保专款用于就业工作软硬件建设 、 日常就业指导及就业市场的开拓等 。

  4 . 2 改革创新 ,提高人才质量

  学院始终将培养高素质的企业 、社会需要的学生作为努力方向 ,根据就业市场 、企业岗位需求和就业状况 ,学院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招生计划 。学院在专业调整与创新中 ,成立工作组专门对市场人才需求进行调研 ,收集了大量数据 ,作 为学院开设新专业的依据 。学院实施了就业状况与专业设置 、招生计划 、培养方 案等挂钩制度 ,并初见成效 。

  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学院在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制定 、教材编写 、实验实 习设备配置 、专业课程讲授等过程中 ,始终特邀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 。

  在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 ,学院根据企业发展和用工需求 ,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 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 ,进一步深化 “生产教学一体化” “订单式” “顶岗实习” “工学交替” “项目驱动”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 彻底改变过去的重理论 、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让学生在真正的就业岗位上进 行实践锻炼 ,从而提高就业实战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学院与许多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关系 ,如在学院建立了 “中集瑞江班”订单班 ,通过派教师到企业实训或请企 业技术人员到学院上课 ,及时将企业的技术要求传递给学生 。

  学院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开展工学结合 。把某些专业课搬到生产一 线教学 ,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 ,共同实施教学和管理;二是实行工学交 替 。融合校企两种环境和教育资源 ,课堂车间交替 ,理论实践结合 ,打破狭小课堂天地 ,开阔学生社会视野 ,经济贸易系与田家庵区招商引资企业 “滁州云伙计 电子商务集团”积极联系与沟通 , 引企入校 ,在校内完成了工学交替 。

  三是坚持顶岗实习 。通过实验实训 、工学结合 、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教学培养 ,很好的实现了能力培养和岗位需求零距离 ,促进了毕业生充分就业 。

  4 . 3 提升师资水平 ,建设 “三师化”队伍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我校的具体实际 ,学院将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 设的内涵校本化 ,提出了专业教师 “三师化”的建设标准 ,即专业教师要集三师 于一身 :是教师能教好一 门专业课 ,是实验师能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实验 ,是工程师能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践 。学院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计划安排 ,采取课堂练兵 、实验室磨炼 ,到工厂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等多种办法加强训练与培养 , 目前 ,全院专业教师 70%以上达到 “三师化”标准 ,理论和实践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

  4 . 4 多措并举 ,开拓就业市场

  一是坚持走 “亲家”,搞调研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跟踪调研 ,每年通过院 领导亲自带队 、选派招就办及院系负责人外出考察调研 ,了解企业的概况和发展规划 、 岗位需求 、住宿餐饮 、薪资待遇 、工作内容 、职业发展等方面情况 ,与企业就学生实习 、就业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加强联谊 ,并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

  二是根据形势变化 ,适时调整就业战略 。上世纪 90 年代初 ,安徽一度经济不景气 ,企业职工纷纷下岗 ,没有条件接纳毕业生就业 ,学院及时提出了 “利用 沿海条件 ,学习沿海经验 ,扩大学生视野 ,增长知识才干 ,致富不忘兴皖”的就 业指导方针 ,将毕业生送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实习锻炼 ,把毕业实习与就业安排 有机结合 ,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001 年学校升格后 , 随着西部开发 , 东部崛起 ,安徽经济迅速振兴 ,一些高新技术外资大型企业纷纷来皖安家 ,学校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勤学驿站(城市与大学)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hd/anhui/510.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