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21届毕业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大学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在学校党委、董事会、行政的高度关注和各院系的积极努力下,招生就业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通过扩大就业宣传、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就业市场等措施,不断为用工企业和毕业生求职搭建对接平台,切实为毕业生做好就业 服务工作,保持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顺利完成了就业目标。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深化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

  1、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切实做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建立健全校领导、二级学院、就业、招生、教学、学工、团委等机构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2、深化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多途径教育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当中,鼓励毕业生到基层、西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广泛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帮助毕业生知晓政策、用好政策,营造就业创业良好舆论氛围。

  3、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规范管理。建立就业统计工作责任制,健全毕业生参与的就业状况统计核查机制。认真落实统计工作“四不准"要求,即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证书发放与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不准将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二)、拓宽就业领域,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1.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落实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毕业生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等领域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到文化创意、健康养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就业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会组织就业。

  2.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实体经济就业,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与中小微企业沟通联系,广泛收集中小微企业招聘信息,积极组织中小微企业进校园招聘。

  3.拓展新兴业态就业空间。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主动对接以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为特点的新业态人才需求,支持鼓励毕业生实现多元化就业。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和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引导毕业生主动适应新就业形态、新用工方式。

  4.继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认真实落大学生入伍学费资助、复学升学、就业创业等优惠政策。配合兵役机关,面向毕业生、在校生、新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发放应征入伍宣传单。鼓励更多大学生参军入伍。

  (三)、强化服务保障,着力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

  1、健全精准信息服务机制。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库,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

  2.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按规定开展就业指导课。结合就业形势和毕业生特点,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多方搭建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职业体验等实践平台,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考取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多种类型的培训(或认证)证书。

  3.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情况,建立帮扶台账,做到分类帮扶、精准发力。建立校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全员参与的“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专项资金,开展就业困难毕业生专项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求职创业补贴政策,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2021年在省、市人社、财政部门的支持下,为城乡低保家庭和残疾毕业生每人安排1500元求职补贴,共为17名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25500元。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建立数据档案,配合人社部门做好跟踪帮扶,努力帮助其实现就业。

  4.切实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加强校园内招聘活动管理,严格审核用人单位资质、工作岗位信息,重点审核就业中介机构和境外用人 单位,严密防范招聘陷阱、就业欺诈、“培训贷” 、传销等不法行为。邀请“启明星”专家团开展系列普及就业创业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诚信教育和管理,做到诚信签约、诚实履约。

  5、积极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作用。进一步落实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制度,着力完善统计指标和内容,按时向省厅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新的一年,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新的招生就业政策,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提前谋划。努力使我校招生工作、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校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努力奋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勤学驿站(城市与大学)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hd/anhui/514.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