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理工大学2020-2021学年主要本科专业介绍

  专业现有教职工 31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 12 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 21 人。每年本科生招生规模约 220 人,已培养了 4000 多名本科毕业生、300 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生遍及我国化工、铁路、矿业、水利水电、部队、公安 消防、兵器工业、建筑等行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较高,在民爆行业享有盛誉。专业现 有省级精品课程及省级 MOOC 课程 3 门,建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省级教学团队。1997 年 “爆炸技术及应用学科建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 年 “地军两用复合型 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1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源自 1994 年淮南矿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先后入选安徽省一 流专业、安徽省特色专业,2020 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依托煤炭 行业背景,将煤矿安全(Safety)与煤矿信息系统、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系统、智能系 统安全(Security)进行交叉融合,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信息 Security 助力煤矿生产 Safety 的 “双 S 标志”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模式。专业方向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智 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及智慧矿山等。

  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目前 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0 人,硕士生导师 40 余人。近 5 年来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同时还承担 30 余项企业委托开发项目,累 计经费 1000 余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300 余篇。现有 安徽省计算机综合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淮南分 中心、安徽省智能矿山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 5 个。学生毕业后,主要在 IT 公司、高等院校、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15)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安徽理工大学于 1998 年建设了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1999 年国家进行专业调整,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安徽省首批建设此专业的高校。 本专业定位为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瞄准信息产业中的软件开发、算法设计与分析等相关领域,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基础,掌握信息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 好的科学素养、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算法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力的人才。本专业自创办以来,一直将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作为其办学的主要特色,2020 年入选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同时还是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具有 8 个国家级和省级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1 个省级教学团队。

  专业教师主要毕业于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其中博士 13 人,硕士 7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 100%,副教授及以上 职称和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9 人,教授人数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25%。拥有国家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 人,安徽省级教学名师 2 名, 安徽省教坛新秀 1 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 名,安徽省高校优秀中 青年骨干教师 1 名,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2 人,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均要给 本科生上课,并且不低于 1 门。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专业结构合理,教师 数量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16)测绘工程专业

  专业起源于 1951 年学校(时名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设置的测量专科,1999 年设置测绘工程本科专业。2003 年、2006 年和 2009 年,分别获批大地测量学与测量 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测绘工程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 年获 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 年挂靠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 科获批矿山灾害监测与控制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5 年和 2018 年,两次通过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 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先后遴选为安徽省 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专业、品牌专业和一流本科专业。学校是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水利测绘类专业合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本专业矿业特色优势鲜明,在矿山采动灾害的监测理论及方法、演变机理和预警、 控制与治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国内影响力。拥有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矿山采动灾害空天地协同 监测与预警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矿区环境与灾害协同监测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 心等 6 个科研教学平台。专业秉承工科办学理念, 以矿业为特色,拓展行业特色,立 足安徽、面向全国、对接国际,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国际 视野的、在矿山、国土、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等领域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工程设计与规划、技术开发、科研与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测绘工程科技人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勤学驿站(城市与大学)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hd/anhui/522.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