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届毕业生中共有 4099 人直接就业, 占毕业生总数的 68.7%。其中,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共 320 人, 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 17.3%;硕士毕业生直接就业共 2684 人, 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91.4%;博士毕业生直接就业共 1095 人, 占博士毕业生总数的93.0%。
一、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022 届毕业生直接就业重点率高。直接就业的硕士生中 81.1%去企业就业, 以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其中去央企、国企的比例为20.7%。直接就业的博士 生中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比例较高,占博士直接就业总人数的 56.2%。毕业生被选调生等基层项目录取的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2022 届共有174 名毕业生被选调生项目录取。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见图 2。
二、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情况见图 3。
三、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2022 届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流向最多的是安徽省,第二到六位的分别是上海、 江苏、广东、北京、浙江;到华东地区就业比例最高,其次是华北、华南、西南地区。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见图4、图5。
四、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1. 2022 年,学校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有序开展线下校园招聘会;开辟“空中宣讲”栏目,搭建招聘“云平台”;多渠道收集招聘信息,通过校“就业信息网”及时发布;充分发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 24365 校园招聘服务平台作用,不断拓展网上就业岗位。全年共邀请 1130 家用人单位来我校开展线下招聘会,1200 多家用人单位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发布各类招聘信息近两万条。录用我校 2022 届毕业生在 10 人以上的单位统计情况见表 6。
表6 2022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录用 10 人以上)
单位名称 | 2022届毕业生就业人数 |
华为 | 350 |
各省市选调生 | 17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68 |
中国科学院 | 149 |
阿里巴巴 | 80 |
长鑫存储 | 75 |
字节跳动 | 75 |
腾讯 | 6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53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44 |
百度 | 39 |
比亚迪 | 34 |
英特尔 (中国) | 34 |
科大讯飞 | 34 |
蔚来 | 34 |
徽商银行 | 30 |
中国邮政集团 | 24 |
中芯国际 | 23 |
寒武纪 | 23 |
国家电网 | 19 |
小米 | 18 |
OPPO | 18 |
单位名称 | 2022届毕业生就业人数 |
西南科技大学 | 16 |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16 |
中国电信集团 | 16 |
招商银行 | 15 |
中国银行 | 15 |
深圳虾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15 |
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3 |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3 |
杭州巨量引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13 |
中国石化集团 | 12 |
软视软件 (合肥) 有限公司 | 12 |
合肥市五十中学 | 12 |
蚂蚁集团 | 12 |
安徽大学 | 11 |
合肥工业大学 | 11 |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11 |
微软 (中国) 有限公司 | 11 |
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 | 11 |
国家税务总局 | 11 |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1 |
中国工商银行 | 11 |
中国农业银行 | 11 |
华虹集团 | 10 |
交通银行 | 10 |
汉海信息技术 (上海) 有限公司 | 10 |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 10 |
2. 在学校的引导和鼓励下,毕业生践行“科教报国” 、“大国重器”的使命责任,积极投身国防建设和军队系统建功立业。2022 届毕业生共 143 人赴国防军工就业, 占直接就业毕业生的 3.5%,具体统计情况见表 7。
表 72022 届毕业生赴国防军工就业统计表
单位名称 | 2022届毕业生就业人数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 53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 18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16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10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 7 |
中国核工业集团 | 7 |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 | 4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 3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 | 3 |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