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情况
毕业生参与就业教育及服务满意度。2022 届毕业生参与学校各 项就业教育及服务中,参与度较高的前三项依次为:就业实习/实践、 就业信息推送服务、校园招聘会/宣讲会。毕业生主要通过校园渠道、 社会渠道获得工作,学生对学校/学院就业推荐、就业实习/实践等就 业市场服务满意度较高,校园渠道发挥着主要作用助力毕业生成功就 业。学校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等毕业 生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机制, 开展常态化不断线的就业咨询与辅导工 作,毕业生对学校开展的就业帮扶、签约手续、就业派遣等就业服务, 及职业咨询与辅导、就业相关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课程、讲座、工作 坊等就业教育活动满意度较高,我校毕业生就业教育及服务覆盖面进 一步扩大, 取得一定成效。 2021 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 对母校就 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评价达 85%以上,学校就业服务育人工作得到毕 业生和校友认可。
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契合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以及主要 从事的职业符合专业培养特色。我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纺织服装行业和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21 届毕业生主要从事美术/设计/创意等相关 职业。毕业生留京就业比例占五成以上,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建设;同时也有更多毕业生进入产业聚集地,选择到对口行业发展蓬勃 的环杭州湾大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就业。学校为对口行业和产业发 展输送了专业人才,2017 届毕业生毕业五年后更多成为所在领域中坚力量,职业发展态势良好,艺术类专业毕业生表现出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及对母校总体满意度。调研显示, 我校 2021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职业能力达成度较高, 九成以上的毕业生适应目前的就业岗位。我校本科毕业生薪资水平持 续上升, 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特别是艺术类专 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及薪资水平较高,与全国本科艺术类专 业平均水平相比优势明显。2021 届毕业生 (毕业半年后) 对母校的 总体满意度评价达 95%以上。
2.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
用人单位对我校提供的校园招聘服务满意度很高,用人单位聘用 我校毕业生的渠道以校园招聘为主, 包括: 通过学校发布招聘信息或 参加线上招聘会, 参加线下招聘会以及学校导师、辅导员、就业老师 和校友等人的推荐等。
用人单位普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很高评价,总体满意度在 95%以 上。用人单位聘用我校毕业生的主要原因为专业对口、能力和知识结 构符合工作要求。认为我校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洞悉专业前沿 知识, 掌握跨学科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评价我校毕业生具 有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沟通与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压力承受 能力等工作能力, 具备很好的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 主动性和进取 心、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聘用过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我校毕业生。
我校与温州市建立“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在人才工作联络站2022 年绩效评定中,我校获评“特别优秀”奖。
3.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
我校作为一所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紧紧围绕适应国家、北京市和 行业经济发展需求,突出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 提升人才培养质 量与首都经济需求的匹配度, 不断促进学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 学校在 2022 年出台文件《北京服装学院“十四五”时期本科招生、 培养和就业联动机制暂行办法(试行) 》,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 制,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推动形成本科招生、培养、就业联动 机制,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 逐渐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 相适应,与首都和行业需求相匹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的专业结构体系。依据《北京服装学院本科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重点考察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人 才培养核心竞争力、人才需求情况、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等方面, 发 挥就业大数据对学校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作用, 不断 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4.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学校积极组织就业创业工作队伍教师申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 育人项目,多名教师、辅导员申报成功,使教师、辅导员深入企业, 了解行业, 加大推荐毕业生的力度和准度, 让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 环节, 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方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深 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培训、实习实训、创业能力提升、实习就业等方面促进校企供需对接, 共同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 紧缺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