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流向
1. 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流向
我校 2022 届本科生主要就业于大型民企 。具体来说 ,接近半数在民营企业/个体就业(44%),就业于 1000 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的比例为 49%。
我校 2022 届研究生、本科生分别有 24% 、35%在行业一流企业就业。
2. 各学院用人单位流向
我校 2022 届外国语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的比例较高 (分别为 69% 、61%) ,而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国防科技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本科生就业于国有企业的比例较高(分别为 74% 、72% 、68%)。
我校 2022 届文学与艺术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就业于 300 人及以下规模的用 人单位的比例较高(分别为 69% 、53% 、50%) ,而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本科生就业于 1000 人以上(分别为 65% 、62%)规模的用人单位的比例较高。
就业地区流向
学校大力推动毕业生服务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发展战略,面向重点区域就 业,为国家经济建设与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人才支持。我校 2022 届毕业生中,78.2%的毕业生在 长江经济带就业; 赴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的占比分别为70.0% 、69.6% 、53.7%。
我校 2022 届已就业的本科生中,有 57.9%的人在四川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本科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成都、绵阳、重庆。
表 1-7 主要就业省份分布
单位:%
就业省份 | 本科生 |
四川 | 57.9 |
广东 | 8.9 |
重庆 | 4.5 |
浙江 | 3.6 |
江苏 | 3.5 |
表 1-8 主要就业城市分布
单位:%
就业城市 | 本科生 |
成都 | 31.7 |
绵阳 | 9.7 |
重庆 | 4.5 |
深圳 | 3.9 |
上海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