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我校 2021 届毕业生开展了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调查, 就业质量呈现以下特点:
1.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区域流向体现出学校办学服务定位。
从学校对各地区的人才贡献来看,本校 2018 届~2021届就业的毕业生中,以重庆市(分别有 62.9% 、67. 1% 、64.6% 、64.21%) 为主。毕业生在重庆就业的行业主要是教 育(48.5%),从事小学、初中、高中、幼儿与学前教育、职业培训/其他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相关职业,为本市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人才支持。另外,本校 2018 届~2021 届分别有 79.8% 、82.6%、84.0% 、80.77%在西部地区就业, 近四届毕业生在西部地区 就业的占比较高且稳定(均在 80%左右), 持续助力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和脱贫攻坚。同时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地区流向较好地体现了本校“立足重庆、面向西部”的服务面向定位,为重庆以及西部地区输送了较多基础教育人才。
2.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高,岗位适应较好;师范类专业培养达成效果显著
从就业满意度来看,本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有所上升 (2018 届~2021 届分别为 74% 、77% 、78% 、76%),对比全国非双一流本科持续走高; 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80%)对比非师范类毕业生(72%)更高, 也均处于较
高水平, 从毕业生自身感受角度说明就业质量较好。
工作适应性方面,本校毕业生的去向选择以直接就业为主,其中九成以上(94%)表示适应目前的工作岗位, 师范类及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适应性(分别为 95%、94%)均较高, 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强, 这也表明学校的培养与就业市场的契合度较好。
3.就业指导开展效果明显提升,保障了疫情下就业工作的顺利展开
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以及高质量就业离不开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从就业指导服务方面来看,本校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 届~2021 届分别为 88% 、87% 、94% 、94%),受疫情影响本校的就业服务在 2020 届、 2021 届有明显的提升。对比全国非双一流本科(近四届分别为 80% 、82% 、86% 、88%)上升趋势更明显。